甘棠第
甘棠第外觀 |
1914年,由香港富商何東之二弟何甘棠興建。
1960年,售予鄭氏家族,後又轉售予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,作教會的聚會場所。
1990年,甘棠第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二級歷史建築。
2002年,教會曾計劃拆卸改建,引起議會及居民強烈反對,政府亦認同甘棠第歷史價值,出手收購,並進行修葺,作為孫中山博物館。
2010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。
樓梯街
早於香港開埠初期的1841至1850年間興建,歷史悠久,現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。樓梯街由皇后大道中起,直至堅道止,全長350米。
樓梯街與荷李活道交界的文武廟,和在必列者士街的基督教青年會會所,皆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。
估計於1847至1862年期間由華人富商興建落成。
1908年,政府制定《文武廟條例》,正式把文武廟交予東華醫院管理。
甘棠地樓梯間 |
現為孫中山紀念館的這棟建築物原是富商豪宅,處處可見原來建築的用心與豪奢,在戰亂的民國初年可以有這樣的民間建築落成,或許只有殖民地的香港與極富有的商人才能辦到。所在位置是本地人匯聚的上環,位置高視野好,造型也雅致內斂,與澳門的國父紀念館不同,國父並沒有在這棟建築物居住或活動過。(畢竟建成之後已是民國初年,國家百廢待舉,不可能有這時間)
建物內的規畫多保留原有隔間與裝潢(可在館內觀賞甘棠第的修復過程影片),可能為了保護古蹟與展出物,館內也限制拍照(只開放公共空間),但在空間裡可以明顯感受到老建築給人的穩定感。館方也為了行動較不方便的長者安裝與建物巧妙結合的電梯,可以方便的上下樓。
天花板裝飾 |
香港政府也結合了周邊當年革命志士曾活動過的地點,規劃了一條孫中山史蹟徑,可以結合紀念館一起走走。
離開紀念館後下一站是醫學博物館,居然,也休館裝修。只能怪自己出門前沒蒐集好情報。剛好一旁就是長長樓梯街,就慢慢走下去也算逛到一級古蹟。走到荷里活道一側就是文武廟,就順道參觀當成這次行程的最後一站吧!
長長樓梯街 |
如同日前看的天后廟,文武廟也是小小一間,與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廟宇群組,現在由東華醫院管理。港澳地區多數的廟宇與台灣的規模恢弘有極大不同,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殖民統治與地域空間的影響,不過廟不在大小而在於人民心中的信仰。
看著裊裊香煙,就彷彿人們心中無限的祝禱祈求,無論城市再怎麼發展,人們追求在世與來世的祈願永遠都在。
文武廟 |
盤香香煙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